船舶怎么判断走锚是否正常?
发布时间:2020-12-12 11:21
当船只停泊在水上,并进行各种操作时,如避风,检疫,装卸货,等引水和潮水时,需要在锚地抛锚。由于锚地地理位置、水文气象、通航环境等因素的影响,尤其是大风浪、恶劣天气条件下,船舶很容易出现走锚现象。
一、走锚的概念
走锚是指船舶在风、流、浪等外力作用下,比锚链和锚链产生更大的抓力时,锚在海底移动,船舶的位置也随之移动,随风、流作用而产生的拖曳锚和锚链在海底移动。
二、走锚的判断方法
1.当锚位正常时,当风、流、浪作用很小时,锚链一般都会基本垂直于海平面。如果航行过程风浪作用大且链条的方向和正常方向相反有夹角,锚链会随着风浪变化有规律松紧。
走锚时,整个链子会持续受力,导致不会有松动,锚链与水面的夹角也不会变化,船体将发生震动。
2.当锚位正常时,则船艏左右偏角较小;当风、流、浪作用较大时,船艏左右两面偏角均增大,船艉的变化基本上符合正余弦函数规律。
锚泊时,则船体的船首偏角很小,甚至没有偏角,而且锚泊船体的后退速度也较长。
3.当锚位正常时,船体位置基本上没什么变化,及时是风浪大的时候,船位变化也是有规律的,基本上是横八字型(“∞”型)。
起锚时,则此时船位变化规律基本上为(“∣”)直线型,或向风、流、浪的共同作用力方向变化总体趋势为(S)型。
4.当锚固位置正常时,船上测定岸上同一物标的方位和距离变化不大,因为本船锚固位置受风流影响的变化不大。
船载被测物体在走锚时,其在船上的方位将继续变大或变小,而船舶到物标的距离则随之变大或变小。